词牌名背后的故事
词,又称长短句,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,古人们都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。这些名字就是词牌。所以词牌,其实就是词格式的名称。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:律诗只有四种格式,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(这些格式称为词谱)。有时候,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,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;有时候,因为各家叫名不同,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。
今天80后励志网分享一些词牌名背后的故事:
1、词牌名:念奴娇
提起赤壁古迹,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苏轼的名作《念奴娇•赤壁怀古》。你知道词牌名“念奴娇”中的“念奴”是什么意思吗?
【词牌名背后的故事】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,“善歌唱……声出于朝霞之上,虽钟鼓笙竽,嘈杂而莫能遏”(五代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•眼色媚人》)。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,命念奴歌唱,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,婉转转似百灵放歌,活泼泼如鸳鸯戏水。玄宗龙颜大悦,遂将此曲定名为“念奴娇”。苏轼《念奴娇•赤壁怀古》流传千古,首句为“大江东去”,末句为“一樽还酹江月”,故“念奴娇”又名“大江东去”或“酹江月”。
2、词牌名:水调歌头
词牌“水调歌头”中的“歌头”二字是什么意思?
【词牌名背后的故事】相传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时,曾制《水调歌》,唐代发展为大曲(即大型歌舞曲)。凡是大曲都由几个乐章组成,“歌头”就是开头一段。《水调歌》有散序、中序、入破三部分, “歌头”为中序的第一章,又名“元会曲”“凯歌”“台城游”等。
3、词牌名:菩萨蛮
词牌“菩萨蛮”原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,后用为词调。其中的“菩萨”是指观音菩萨吗?
【词牌名背后的故事】据《杜阳杂编》载:“大中初,女蛮国贡双龙犀,明霞锦,其国人危髻金冠,缨络被体,故谓之‘菩萨蛮’。当时倡优,遂歌‘菩萨蛮曲’,文士亦往往效其词。”唐时俗称美女为菩萨,女蛮国的人梳有高高发髻,戴金饰帽子,挂珠玉项圈,故称之为“菩萨蛮”。
4、词牌名:贺新郎
词牌“贺新郎”是“婚宴上祝贺新郎”之意吗?
【词牌名背后的故事】“贺新郎”最初名字是叫“贺新凉”。清代《古今词话》记载了这个词牌的来历:“东坡守杭州,湖中宴会,有官妓秀兰后至,问其故,以结发沐浴忽觉困倦对,座客颇恚(huì)恨”。秀兰受责怪后,于酒席上摘石榴花献在座诸宾,未曾想更激怒了宾客。苏轼为此赋“贺新凉”,即“乳燕飞华屋”也。秀兰歌之,众人始息怒而乐。以“贺新郎”为词牌的词大多感伤悲愤,和婚宴气氛不合。
5、词牌名:青玉案
你知道词牌“青玉案”的“案”是指什么吗?
【词牌名背后的故事】“青玉案”出自东汉张衡的《四愁诗》:“美人赠我锦绣段,何以报之青玉案。”“锦绣段”,即“锦缎”,丝织品,表面有彩色花纹。“案”指放食物的小几,形状如有脚的托盘。
延伸阅读: